郑国渠是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件典型作品,考古学家后来还找到了当年拦截泾河的大坝残余。从原理上说,关中平原整体“西高东低”,使得流量巨大的泾河水,可以顺着地势经渠内缓缓自流,进入北洛河,沿途拦截北面的几条支流汇入渠内充实水量,南面开挖支渠,在泾洛平原上形成农业灌溉网。
渭河自西向东贯穿关中平原,所以关中平原又叫渭河平原。无论是泾洛两条大支流,还是如今西安人的饮水源黑河,以及浐河、灞河等关中八水,这些枝枝蔓蔓的分流支流,都可以追溯到渭河干流上,因此说渭河水哺育了关中平原并不为过。
5
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水发源于汉中市宁强县,经汉中、安康进入荆襄一带。秦岭山脉素来被当做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尽管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陕西,但身处秦巴谷地的汉中人往往最难回答别人,自己究竟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毕竟,翻过南面的大巴山就能到达四川盆地。事实上,当地人的方言和饮食都更接近四川人。在这一点上,隔壁的安康人感同身受。
秦巴山地也是陕西山洪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和遍布渭河平原的水利工程多数是引水灌溉不同,这里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大多兼具防洪的功能。黄金峡水利枢纽取水口处在汉中安康接壤处,在不影响汉中城市供水的情况下,对汉江下游的安康也能起到拦洪减灾的作用。
穿越秦岭输水隧洞的水进入关中后,将分成南北两条路,输送到关中主要用水地,包括西安、咸阳、渭南、杨凌及周边各区县。由于每年调取15亿立方米的水给渭河流域,减少了渭河用水,渭河流入黄河下游的水量就更多了,这样可以通过水权置换给黄河上游的陕北争取取水指标。相比于关中地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用水需求更迫切,关中用水、陕北引水、陕南防水,整个工程背后关系三地的统筹协调发展。
在此之前,所有穿越秦岭的开山凿石都是满足人车辎重需求,如古人为了翻越秦岭抵达蜀地开辟的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等。至今子午河沿岸还能看到当年的栈道遗迹。如今技术的进步已经足以解决蜀道难的问题,但输水隧洞的难度在于,水是向下流的,隧洞底面是一个缓坡,每2.5千米大约有1米下伸的落差,整条隧洞近100公里,由南到北总的落差就是40米。它需要在最低处施工,不同于行车通道,可以拣相对容易的路,不需要长距离的隧洞贯穿施工。
总工程师张中东说,在这之前,先后有引红济石、引湑济黑两项小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作为先期试验,最终在充分综合施工难度、库区移民最小影响、经济成本以及鱼类生态等多种因素下,确定了现在的方案,仅前期勘测调研时间就在10年左右。
也许等秦岭隧洞贯穿的那一天,关中人就离喝上汉江水不远了,这个时间在两三年之间。
当被问及引来的汉江水能否彻底解决关中平原上缺水现状时,张中东坦言:“说缓解比较合适,唯一能确定的是,永远也不可能彻底解决。”
也许正如那些在郑国渠、泾惠渠工程上开山凿石的工匠一样,无数平凡的人共同建造了伟大的工程,他们的名字注定隐没在宏大的历史中。在漫长的时间面前,记住和忘却本没有什么意义,但水养育了一代代人,他们鲜活的人生正是一切的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陕西水利》 网址: http://www.sxslzz.cn/zonghexinwen/2020/100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