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灌区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郑国渠,位于陕西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历时十年而建成,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的作用,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开始修建,公元前214年建成,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
坎儿井,普遍见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是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如今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1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
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由春秋时期开始兴建,后历代也多有扩建,随着历史的变迁,邗沟已逐渐成为南北运输的重要环节,是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
它山堰,位于浙江宁波鄞州它山旁,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始建于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堰身设计方面的科学性颇具现代原理,迄今千余年,仍基本完好
山河堰,渠首位于陕西汉中河东店褒河谷口。沿河自北而南共有4堰。据宋代《山河堰赋山河堰灌区图》碑载:“山河堰盖汉相国酂侯(即萧何)、懿侯(即曹参)之所肇创。”历代皆有修复扩建,
芍陂,位于今安徽寿县南。由春秋时期兴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
引漳十二渠,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
白起渠,最早是秦将白起所修建的战渠,蜿蜒49.25公里,号称“百里长渠”, 西起湖北省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郑集镇,至今仍灌溉着宜城平原30多万亩良田。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为从公元前486年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后来也多有修缮,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隋唐大运河,605年至610年,隋炀帝下令开始修建,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隋唐大运河开通。隋唐大运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上,是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文章来源:《陕西水利》 网址: http://www.sxslzz.cn/zonghexinwen/2020/1013/589.html
上一篇:信息化C位出道 引汉济渭冲鸭!
下一篇:最没有河南味道的城市,民众都有一个关中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