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中国熊猫第一县”佛坪,那满眼的青山绿水、层峦叠翠,那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物产,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沿西汉高速佛坪永久连接线行走,那些极富汉中特色的引汉济渭工程库区移民安置点更是引人瞩目、令人振奋!
移民,这是每一项水利工程背后最难写的两个字。拆迁与重建、故土与外乡、小农与大家……在引汉济渭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中,佛坪县的干群们呕心沥血,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向库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倾情呵护 大气力保工程“加速度”
这是一项波澜壮阔的水利工程:被称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的引汉济渭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关中以补充西安、咸阳、渭南等大中城市用水,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渭河沿线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面临的缺水问题,区域总面积1.45万平方千米,受益人口为1411万人。该工程在陕西水利史上正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
移民工程,是一项检验执政能力的德政工程。佛坪县因引汉济渭工程将淹没2个镇、8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涉占亩耕地,2934人将因此而抛离世代生活的家园。
为破解库区房屋拆迁、土地山林腾退及移民搬迁安置这个“天下第一难”的问题,陕西省、汉中市及佛坪县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含市县移民工作机构)把引汉济渭移民安置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县上将安置工作纳入大河坝、十亩地、石墩河3个镇以及国土、林业等18个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进。同时统筹整合项目资金2505.4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大河坝镇三河口村监委会主任邱学贵介绍,当时县上和镇上的干部们进村入户,讲解政策,用一份份真心换取了百姓对移民工作的最大支持,村民们舍小家顾大家,迁走祖坟,就地处理完牲畜,只用10多天时间就实现了整村搬迁。
至2014年12月,大河坝镇五四、马家沟移民安置点移民已全部搬迁入住;到去年,十亩地集镇迁建安置点243套移民建房及水电路配套建设完成,移民已全部搬迁入住;石墩河集镇迁建安置点建成移民房屋195套,移民已全部搬迁入住。
完善设施 好环境让移民“乐滋滋”
清澈见底的小河从小区旁潺潺流过,一幢幢徽派风格的二三层小洋楼整齐排列、错落有致……在佛坪县大河坝镇五四移民新村记者看到,村民安置房前花团锦簇,还规划有小车车位。
村民陈远兴乐呵呵地说,自己原来居住在三河口村二组, 2014年9月搬下来后,现在的新房上下共两层半,面积达到了250平方米,索性就在一楼开了个超市。搬下来好呀!出行方便,看病、上学就在家门口,党的政策太好了!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走进大河坝镇高家梁安置点,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安置新房在青山绿野的映衬下,气宇轩昂。
村民高明一家6口人,原先住在半山腰上,吃水和出行很不方便,2018年1月搬进了现在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现在在家开起了蔬菜商店,每三天从洋县拉一车蔬菜回佛坪贩卖,去年收入达8万元。头脑灵活的小伙子在卖菜时先跳一段广场舞,一下子就招来了很多顾客,每天很轻松地就把菜卖完了。高明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
据十亩地村支书杨友生讲,该安置点于去年6月建成,共安置4个村387户1300人,目前配套有中心小学、卫生院、五保供养站,目前已谋划通过发展旅游,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在石墩河集镇迁建安置点,文化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广场令人惊羡,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宣传“村规家训”为内容的文化墙让人赏心悦目!老人和小孩子在这里玩耍,幸福写在了他们的脸上,让人真切感受到了移民开发工作给库区群众带来的喜庆变化,一幅现代化的农村新型社区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多策并举 兴产业使群众“鼓腰包”
建好安置新村,让移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如何让移民的这种生活可持续,有后劲,是佛坪县谋划的长期工程。
按照安置规划,搬迁到集镇安置的移民人均安排0.5亩耕地、至少2亩经济林;后靠分散安置的移民,人均安排0.8亩耕地、至少2亩经济林。
文章来源:《陕西水利》 网址: http://www.sxslzz.cn/zonghexinwen/2020/090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