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省PPP 模式建设历程
自《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的发布起,陕西省政府便将PPP 模式的发展提上日程。当时,陕西省基础设施建设已出现财政压力大、工程效率低等问题,PPP 模式虽能解决上述问题,但省内PPP 制度体系尚不完善,交通运输PPP模式更是处于探索时期。
2015年7月《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各地政府开始逐步完善交通运输发展“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规范高效”的投融资管理体制,融资模式的多样化、规范化也为PPP 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政府补贴和社会化债券的多样性也为交通运输PPP 项目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PPP 模式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随着社会资本投标者的不断增加,如何筛选优秀合适的社会资本逐渐成为PPP 模式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2016年2月《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布,将部分交通运输公共服务项目中政府的身份从“提供者”转变为“购买者”,即购买服务者,这促进了政府职能的改变,激发了社会资本的活力。2017年1月《关于进一步做好收费公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前期工作通知》下发,明确了审批报建的程序和内容,收费公路PPP 模式管理运行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后,国家与各地方政府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努力完善PPP 运行管理体制。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在2019年1月到8月这段时间内,陕西省政府积极投入资金,批复交通运输类项目总投资280 亿元。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陕西省政府积极寻求具有丰富PPP 融资运作经验的机构、企业进行合作,做到了PPP 项目建设的专业化、规范化。此外,陕西省搭建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网络平台,内设PPP 项目建设相关法规,PPP 项目库与典型案例等,积极拓宽民营投资渠道;也颁布了众多政策热情,以推动PPP 发展,激发企业投资热情。
二、政策对陕西省交通运输PPP 项目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若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则难以满足我国发展需求。PPP模式使得政府与社会资本各扬其长,不仅提高了公共交通建设效率,还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惠。近些年来,国家根据社会实情,结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与他国的经验,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PPP 运行管理体制。本文对我国的政策总结如下:
(一)金融政策。国家在政府主导的融资建设方面存在短板,据调查显示,2013年许多地区政府的债务率超过或临界100%,各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3 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公司产生的债务占政府债务比例的39%。为解决此问题,政府选择合适的项目,在资本市场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定向票据等,扩宽项目的融资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同时降低政府债务率。由于交通基础建设投资大、收益低、回本慢的特点,社会资本的介入让政府资金分配能够更加灵活,资金运用也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前期融资困难,资金低于预期的矛盾。
(二)评估政策。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可靠性、准确性是双方关注的重点。PPP 项目施行过程中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从建设必要性、合规性、规划衔接性、财政可承受能力、价格合理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与联合评审。这也体现出PPP 项目运行中的公平透明、积极稳妥的原则。合理的评估机制也使得公共设施产品的产出品质更好,实用性更强。
图1 1949~2016年陕西铁路、公路通车和营运里程图
(三)权责分配政策。职能分配方面,社会资本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和维修养护投入,政府负责政策支持、框架构建、平台建立。双方各司其职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运行效率,发挥了社会资本和政府双方的优势。风险承担方面,社会资本承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商业风险;政府承担法律、政策调整和最低需求风险;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合理风险的承担可以有效督促双方,确保任务的完成,使PPP 项目更具生命力,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陕西省交通运输PPP 发展建议
《陕西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提出,重点围绕“十三五”规划的交通运输项目,实施112个PPP 项目,估算总投资3,238.77 亿元。由图1 可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公路、铁路通车和营业里程整体一直保持上升趋势,交通基础设施也一直是陕西省的重点建设方向。然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社会资本的介入将极大缓解政府资金压力,实现政府、社会方与市民三方共赢的局面。(图1)
文章来源:《陕西水利》 网址: http://www.sxslzz.cn/qikandaodu/2021/0224/689.html
上一篇:基于模型分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特
下一篇:陕西种外来入侵植物新纪录